日本製陶瓷杯碗盤壺種類豐富,質樸或華麗各有千秋,最能展現日本工藝之美。市面上常見的有田燒、美濃燒、九谷燒......等,有什麼不同呢?「樂吃購!日本」為大家精選出日本九大知名陶瓷器,讓你一次弄懂各大陶瓷的產地、歷史和特色。
日本六大古窯
日本的陶瓷器歷史非常悠久,可追溯到繩文時代。距今大約一萬三千年前的繩文土器,被視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。從平安時代後期開始,陶瓷器製造業逐漸興盛,日本各地廣建窯廠。其中以六個地區的窯廠最為興盛,包括岡山縣的備前燒、愛知縣的瀨戶燒與常滑燒、 滋賀縣的信樂燒、福井縣的越前燒以及兵庫縣的丹波燒;合稱為「六古窯」,並在2017年列為「日本遺產」,為日本奠定了世界陶瓷大國的基礎。
日本的陶瓷器基本上是以「產地名+燒」為命名原則,例如備前燒就是產於備前(岡山的舊名是備前國)的陶瓷器,只有極少數例外。接下來趕緊來看看日本三大名陶是指哪些吧!
初心者必看!日本三大名陶
①日本最早生產瓷器之地:佐賀縣有田燒
說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「有田燒」了。400年前,豐臣秀吉出兵朝鮮,帶回了一批優秀的陶瓷工匠。其中一位叫做李參平的陶工,在肥前國(現在的九州佐賀縣有田町一帶)發現了適合製作陶瓷的土壤,有田於是開始發展,成為日本生產瓷器的發源地。
17世紀後期起,有田燒被大量出口到歐洲。由於有田町不靠海,當時都要透過海港伊萬里出口,所以有田生產的瓷器又被稱為「伊萬里燒」。後來明治時代隨著鐵路運輸開通,有田燒不再需要透過伊萬里就能運送到日本各地,從此才與伊萬里燒有了區分。
有田燒最大的特色就是輕、薄、白底藍花,類似中國的青花瓷,適合日常生活使用。而依據燒製年代和款式的不同,有田燒又分為古伊萬里、古九谷與柿右衛門樣式等等。此外還有只用來「獻上用」的上等有田燒,包括專供藩主使用的「鍋島樣式」,以及進貢皇室的「禁裏樣式」,都是最高級的有田燒。
創立於1955年的「KIHARA」,是極富現代感又不失日本傳統特色的有田燒品牌,喜歡日本陶瓷器的朋友應該不陌生。另外不可不認識的還有創立於1879年的「香蘭社」與1894年的老店「深川製磁」,後者目前是日本皇室御用瓷器,無論是設計還是技術都是世界一流水準。
②日本產量第一:岐阜縣美濃燒
現在日本國內的陶瓷食器大約有六成是美濃燒,產量居全國之冠。美濃燒產於岐阜縣多治見、土岐,歷史非常悠久,七世紀(飛鳥時代)在岐阜縣東濃地區燒製的「須惠器」,被視為是美濃燒的起源。
美濃燒初期多半使用灰釉燒製,到了安土桃山時代,生產出黃瀨戶、瀨戶黑、志野以及織部樣式,被視為美濃燒的四大基本樣式。這時適逢茶道興盛,美濃燒也迎來了全盛時期。其中瀨戶黑的深黑色茶碗以及濃綠色的織部茶碗與花器,特別受到武士與茶人愛用。到了江戶時代則轉向大量燒製平民用的陶瓷,近年來簡樸溫暖的粉引陶瓷器非常受歡迎。它不是透亮純淨的白瓷,而是帶著少許鐵質與泥土顆粒的自然暖白。在日本如「AWASAKA」、「CHIPS JAPAN」都是美濃燒的代表品牌!
③六古窯之首:愛知縣瀨戶燒
日本六古窯有兩個在愛知,重要地位不言可喻。瀨戶燒是愛知縣瀨戶市周邊生產的陶瓷器的總稱,是六古窯之中最早開始製作上釉陶器的。瀨戶的土質優良,陶匠的手藝高超,在日本一直享有極高的評價。當其他地區還在製作素燒時,瀨戶已經懂得利用釉彩燒製硬度較高的陶器了。日語中的「瀨戶物」就是陶瓷的代名詞,就像瓷器的英語叫「China」。而銷售陶瓷器的商家,日本人稱為「瀨戶物屋」。
瀨戶燒與美濃燒因地緣相近,在淵源和技法尚有許多相似處,包括瀨戶燒的起源也是七世紀的「須惠器」。不過真正奠定瀨戶燒在日本陶瓷史上地位,則是在鎌倉時代。一位日本陶匠從中國宋朝學到了施釉陶器的技藝,從此釉色典雅,同時融合了陶器的自然質樸與瓷器的精細清透的瀨戶燒,風靡了全日本。
小知識:「陶」與「瓷」如何區分?
叫慣了陶瓷,其實「陶」與「瓷」是不同器物喔!主要的區別在於土壤和溫度。陶器是以含雜色金屬較多的天然黏土,經過900〜1100度左右的溫度燒製;透氣性高,質地樸實粗糙。瓷器則是用二氧化矽較多的瓷土,以1200度以上高溫燒製,質地細緻,吸水性低。比如本文介紹的備前燒是陶器,有田燒是瓷器。合稱陶瓷器。
其他六大知名陶瓷器精選!
①岡山縣備前燒
備前燒是日本自古以來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六古窯之一,大約在千年前於岡山縣備前市伊部一帶生產,最大的特色是以「燒締」這種完全不塗釉彩的方式直接燒成,保持「土」的古樸風格,呈現出獨特的深色調與手感。透過窯爐約1300度高溫自然燒出了「窯變花紋」,所以每個作品都獨一無二。
自古以來備前燒就享有「用備前燒食器能讓食物滋味更鮮美」、「用備前燒花器插花比較不易枯萎」的讚譽,因為備前燒會放射出90%遠紅外線,不只讓水不易腐臭,食物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味,所以許多高級餐館都愛用「會呼吸」的備前燒器皿。在日本,「鳴瀧」是十分知名的備前燒品牌。
②石川縣九谷燒
九谷燒是石川縣南部金澤、小松、加賀市一帶生產的瓷器的總稱,最大的特徵是色彩豐富且濃重,並有其獨特的構圖方式,與日本其他陶瓷器非常不同,在世界各地都有收藏愛好者。起源於17世紀,當時的藩主在九谷山一帶發現了優良的陶石,於是命令手下到肥前(現在的佐賀縣有田町)學習,之後便開始興建大窯。
九谷燒主要有三種技法:青手、五彩手和金襽手(赤繪)。青手的特徵是以青色為基礎,搭配黃、綠等色彩,把容器完全塗滿不留白;五彩手顧名思義就是用綠、黃、靛藍等濃厚的五種顏色上色,並描上黑色的輪廓線。金襽手就是以紅色顏料細描之後再加上金箔,非常細膩華麗!不過九谷燒不只能當收藏品,像「KUTANI SEAL」就是非常生活化的九谷燒品牌唷。
③滋賀縣信樂燒
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一帶生產的信樂燒,和備前燒一樣,也是日本六古窯之一,相傳起源於1300年前,歷史十分悠久。使用附近丘陵地的土壤,不上釉藥直接燒製。由於陶土含有特殊成分,與柴灰結合後發生化學變化會形成「自然釉」,觸感粗糙、表面上有濃淡不同的焦痕是一大特徵。
說到知名的信樂燒品牌,誕生於2009年的信樂燒新銳品牌「KIKOF」十分受現代人歡迎;另外像是「雲井窯」、「カネフサ製陶」等窯廠的土鍋,也是料亭、餐廳愛用的「神器」。
信樂燒的古樸風格,與當時追求「侘寂」之美的茶文化非常吻合,備受茶道大師們的喜愛。如今也普遍運用在大型的花器與日常的餐具上,其中更以狸貓這個吉祥的擺飾最有名。當年昭和天皇造訪滋賀信樂,當地民眾沿路擺上手拿日本國旗的狸貓大隊以示熱情歡迎,天皇非常開心還特別吟詩,於是「信樂燒狸貓」一下子就紅遍全國,如今在日本各地輕易可見。
④栃木縣益子燒
益子燒指的是在栃木縣芳賀郡益子町周邊生產的陶器,發展成今日的規模是從江戶時代末期開始,和其他產地的陶器相較之下顯得相當年輕。這裡的陶土富含矽酸與鐵,比較容易成型,耐火性極佳,燒出來的陶器比較有厚重感,而這樣溫潤厚實的手感正是益子燒的魅力之一。
益子燒是當時一位名叫大塚啟三郎的農夫,在鄰近益子的笠間學習陶藝,無意間發現益子的土壤很適合製陶,於是在這裡開闢窯廠,這就是益子發展成陶瓷產地的由來。後來會聲名遠播,是拜這位從英國返回日本的知名陶藝家濱田庄司之賜。他與柳宗悅等人在昭和時代初期一起倡導民藝運動,強調陶瓷器的「實用之美」。益子燒的質樸與充滿生命力的美,從此廣為人知,濱田庄司並獲得了日本政府「人間國寶」的殊榮。
⑤大分縣小鹿田燒
同樣在民藝運動中受到廣大關注的還有小鹿田燒,被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盛讚為「世界第一的民陶」。產於大分縣日田市皿山地區,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。至今依然延續傳統做法,包括利用水力的木製唐臼磨碎陶土,並堅持代代單傳,而這樣的技法被指定為國家的「重要無形文化財」,而全區以「小鹿田燒之里」,列為日本「重要文化景觀」。。
小鹿田燒的最大特徵是密密麻麻的螺旋點狀與條狀裝飾紋路,這是用一種名叫「飛鉋」的技法,即陶匠一筆一刀手工雕刻上去的。同時還有「刷毛目」與「流掛」這兩個技法,是小鹿田燒最具代表性的三種技法。
⑥沖繩縣壺屋燒
最後來看看日本最南端的陶器產地。壺屋燒是沖繩縣那霸市壺屋地區生產的陶器的總稱,沖繩方言稱陶器為やちむん。根據考古資料指出,12、3世紀出土的「高麗瓦」,可視為壺屋燒的起源。
17世紀初,琉球國王(沖繩在古代曾是名為琉球的獨立國家)經由薩摩藩(現在的鹿兒島)招聘了朝鮮陶工,在湧田(現在的那霸市附近)一帶進行指導,「湧田燒」於是誕生。到了17世紀晚期,琉球國王把各地的窯廠集中到壺屋地區,壺屋燒逐漸聲名遠播。琉球使節上江戶時,進貢幕府的獻禮就是壺屋燒。
壺屋燒主要有「荒燒」和「上燒」兩種,荒燒使用不塗抹釉藥,以1000度左右的高溫燒製,最常用來製作儲水或酒的甕。上燒則塗上白粕、黒粕、飴粕等特殊釉藥,以更高的1200度高溫燒製。而色彩美麗、光澤溫暖、手感厚實的上燒,在日本民藝運動時期也備受柳宗悅等大師的好評。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是目前壺屋燒的主流。「育陶園」是沖繩老字號的壺屋燒陶窯,「guma guwa」是其品牌。
雅緻又實用的日本製陶瓷器皿,其溫潤的質感總是無可取代。貨真價實的陶瓷器儘管價格稍微高昂,但絕對值得投資呢!看完本篇的簡單介紹,下次在網路或實體店家看到各種陶瓷品牌時,也更能挑選適合自己的餐具,也歡迎大家告訴我們你喜歡什麼樣的日本陶瓷唷!
☞ 延伸閱讀
・一滴不漏!東京「廣田玻璃」實用型絕美復古醬油瓶,好用到美術館列為永久保存品!
・日本直送16款「黑崎優」手工鍛造菜刀:工藝級廚房神器,專業料理人必備!
・LoFt 年度熱銷第2名!職人級「富士山杯」哈日族、愛酒人士必收藏,一秒變色夢幻赤富士!
・到九州陶瓷小鎮體驗「有田燒」技術、潛入倉庫尋寶!
・女子旅必去!佐賀的咖啡廳巡禮:與浪漫的「有田燒」共度午茶時光
・料理人必讀!日本主婦最想入手的夢幻鍋具、生活廚具品牌推薦!
・白飯會變Q!100年樹齡秋田杉打造的「大館曲物」高級便當盒,讓用餐時光更幸福!
整理撰文:Mandy 2020.06
責任編輯:Ne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