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愛到日本旅遊的大家已經嚐過日本不少的美食,但是各縣市的鄉土料理卻不一定全都制霸過,「妖怪」、「含多湯」、「慎五郎」、「豈有此理」這些料理你有聽過嗎?是不是很好奇它們是什麼模樣、吃起來味道如何?本篇幫大家整理了10個名字超鬧的鄉土美食,下次去這些縣市旅遊時,不妨試著去品嚐看看唷!
日本鄉土美食由來
鄉土料理是以當地食材為基礎,採用符合該地自然條件的烹調方式,經世代傳承下來的地方美食。由於日本國土幅員遼闊又四季分明,從南到北四面環海,內陸有群山圍繞,因此擁有豐富的四季山產、海產食材,形成了多樣化的飲食文化。
鄉土料理不僅展現了善用地方資源的智慧結晶,以當地方言命名的料理名稱,更映射出當地的風土、歷史和生活方式,在外人看起來或許覺得一頭霧水又很鬧,但其實都有其原因所在的呢!
命名超鬧的日本鄉土美食 TOP 10
①【北海道】含多湯(ガタタン)
「ガタタン」漢字寫作「含多湯」,意指包含多種食材且帶有濃稠口感的湯品,其實就是勾芡的總匯料理。這道菜主要以豬肉、魷魚、胡蘿蔔、大白菜等十餘種食材熬製而成,勾芡料理熱呼呼不容易冷掉的特性,很適合在嚴寒的天氣中享用。
圖片來源:株式会社ウェイブダッシュ
圖片來源:株式会社西武・プリンスホテルズワールドワイド
「含多湯」源於中國東北的家常料理,戰後由從滿洲歸國的居民帶到北海道蘆別地區,並在當地開設的中餐館中成為招牌菜。這道菜自百年前蘆別地區值煤礦興盛時期便廣受居民喜愛,至今仍是當地的代表性料理。「含多湯」有淋在拉麵、炒麵或炒飯上等不同的形式,每一種的風味都不太一樣,有時間的話可以都試吃比較看看。
②【山形縣】豈有此理(もってのほか)
「もってのほか」是「豈有此理」的意思,它是一種色澤鮮豔的淡紫色食用菊。由於山形縣是日本食用菊的主要產地,其中「豈有此理」因其獨特的香氣與風味,被譽為「食用菊中的橫綱」。食用方式通常是將花瓣撒開後,加醋後用熱水迅速汆燙,再放入冷水中冷卻浸泡,最後製成清爽的小菜享用。
圖片來源:株式会社ウェイブダッシュ
圖片來源:株式会社ウェイブダッシュ
「豈有此理」的命名由來有二種說法,一說是因為菊花為天皇的紋章,百姓將御紋吃掉被認為是「豈有此理」的事情;另一說則是因為太美味讓人覺得「豈有此理」。無論哪種說法,這道入口清脆並散發著淡雅的香氣與甘甜,還帶有微微苦味的料理,到山形縣絕對必吃!
③【福島縣】慎五郎(しんごろう)
「慎五郎」這道料理源自於一個溫暖的傳說,據說從前有個名為慎五郎的年輕人因為正月無法吃到餅,便用米飯代替餅,搗成一糰後抹上以當地盛產植物「じゅうねん」研磨並加入味噌、酒、砂糖、味醂等調味料做成的味噌後烘烤,沒想到味道非常鮮美,讓他的母親十分高興,於是這道料理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。
這道料理的製作方法相當簡單,將米飯搗碎成小團,串在串子上放在爐邊烘烤,兩面燒至微焦後,再塗上一層「じゅうねん」做的味噌繼續烘烤直到表面焦香即大功告成,這也使得每一口「慎五郎」都帶有獨特的焦香味道!
④【埼玉縣】伊賀饅頭(いがまんじゅう)
單看外型或許會讓人聯想到「栗子饅頭」,但其實「伊賀饅頭」跟栗子饅頭完全沒有關係。這道源自埼玉縣鴻巢市的傳統美食,是將饅頭外層覆上紅豆飯製成的。關於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。有人認為是因為外層的糯米與栗子的外層的「刺球(いが)」相似;也有人覺得與德川家康的越過伊賀事件的發音相似;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名字來自蒸饅頭時散發的米香。
圖片來源:農林水産省ウェブサイト
圖片來源:株式会社ウェイブダッシュ
「伊賀饅頭」外表 Q 彈、口感甜甜鹹鹹的很特別。如果到埼玉旅遊時在路上看到和菓子店,建議去買一個「伊賀饅頭」來品嚐一下!
⑤【新潟縣】NOPPE(のっぺ)
「NOPPE」的名稱源自日文「ぬっぺい」,意指帶有濃稠口感,漢字可寫作「濃餅」或「能平」,有時也被稱為「ぬっぺり」等變化名稱。常見於當地婚喪喜慶或新年料理中,其獨特之處在於喜慶場合大部份以拍子木切法處理食材,而喪禮則採用亂切法,有時隨著地區不同會有相反切法的情況。
圖片來源:農林水産省ウェブサイト
圖片來源:農林水産省ウェブサイト
「NOPPE」與其他地區的「NOPPE 汁」不同,主要以蔬菜、蒟蒻等為材料,再加入芋頭增加濃稠感,是一道口感濃郁的燉煮料理。現在無論是什麼日子,都可以在新潟許多居酒屋中品嚐到這道當地人心中的靈魂美食。「NOPPE」還會隨著季節不同變化料理方式,冬天是熱食、夏天為冷食,如果未來在兩種季節中造訪新潟,絕對要都去吃吃看!
⑥【石川縣】GORI 料理(ゴリ料理)
金澤名物「GORI 料理」的「GORI」是指生活在犀川、淺野川上游和河北潟等清澈的河川底部的一種小型魚類,由於捕獲這種魚的方法是強力地用網拉過河底,這種行為也衍生出「強行要求」的含義。雖然這種魚的賣相不佳,但滋味卻非常美妙,據說著名陶藝家兼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也十分喜愛這一味!
「GORI」小魚不僅可以用來炸成天婦羅,還可以做刺身、白味噌湯、燉煮或佃煮等多種料理。由於這些魚生活在清澈的河流中,一但環境發生變化,它們的數量就會急劇減少,因此現在成為了珍貴的食材,有機會看到這料理時的話一定不能錯過!
⑦【茨城縣】TOBU 湯(どぶ汁)
「TOBU 湯」是茨城縣的經典鄉土料理,起源於平潟地區的漁民在船上的創作料理,也是現代鮟鱇魚火鍋的原型。由於船上淡水稀少,漁民利用鮟鱇含水量高的特性,僅以鮮活鮟鱇和蔬菜的自然水分熬煮而成,創造出這道無需額外加水的美味。
圖片來源:茨城をたべよう
圖片來源:(一社)茨城県観光物産協会
「TOBU」的名稱來源眾說紛紜,有指其意為「全部」,象徵魚的所有部位都被使用來煮湯。也有一說是因為料理不加水,湯汁濃郁,或指有著「海底鵝肝」之稱的鮟鱇魚肝溶化後湯汁渾濁的模樣。無論由來如何,鮟鱇魚肝在熬煮過程中釋放出濃郁的鮮味難以用筆墨形容,到茨城一定要喝上一碗!
⑧【山口縣】妖怪(おばけ)
吃妖怪也太可怕了吧!其實這道料理原本叫作「おばいけ」,指的是鯨魚尾鰭部位,因其形狀如羽毛,又稱為尾羽毛(おばいけ)或尾羽(おば),只是唸得快就變成「妖怪」的讀音「おばけ」了。山口縣曾盛行捕鯨,所以至今仍保留食用鯨魚的習俗,形成了獨特的鯨魚飲食文化。
「妖怪」是一種高蛋白、低熱量的食材,不僅營養豐富,還承載著吉祥寓意,在當地節分等傳統節氣時,認為食用鯨魚能驅除厄運、保佑健康平安,有著驅邪避災的象徵。它吃起來脆脆的,口感很特別,加上一點辣味酢味噌更開胃唷!
⑨【香川縣】萬葉的小健(まんばのけんちゃん)
「萬葉的小健(まんばのけんちゃん)」是一道在香川縣被認為很有媽媽的味道的家常料理。這道菜以名為「萬葉」的三池高菜和豆腐、油豆腐等材料一起炒煮而成,名字中的「小健」則源自日本的傳統料理「けんちん」,指豆腐與蔬菜一起炒煮。
圖片來源:株式会社ウェイブダッシュ
圖片來源:農林水産省ウェブサイト
這道料理看起來質樸,其實做起來頗費工。首先要將萬葉高菜汆燙後泡水去除苦澀,再將小魚干加入煮湯,大型魚干則需去頭和內臟。炒香魚干後加入切碎的高菜拌炒,接著加入豆腐和油豆腐,將豆腐弄碎拌勻,最後以高湯和調味料調整味道。由於是家常菜,所以每一個家庭和餐廳的調味方式都有其獨特的風味。有機會到香川縣旅遊時,可以多去幾處品嚐「萬葉的小健」!
⑩【熊本縣】一文字繞圈圈(一文字ぐるぐる)
「一文字繞圈圈」這個聽起來可愛但又摸不著頭緒的名字,其實由來很簡單,就是用熊本縣特產的一文字蔥汆燙後冷卻,再利用白根部分將綠色葉子部分緊緊纏繞成圈,搭配酸甜的酢味噌或辛味噌食用。這道料理起源於江戶時代,相傳是因肥後藩第六代藩主細川重賢在財政困難時期,下達儉約令而誕生的廉價美味下酒菜。
圖片來源:農林水産省ウェブサイト
圖片來源:農林水産省ウェブサイト
不過為什麼蔥要命名為「一文字」呢?一說是這種蔥的植株形很像「人」字;另一說是源於平安時代宮廷用語中對蔥的雅稱為「一文字草」。熊本的一文字蔥的白根部分特別膨大,有著其它蔥沒有的獨特香氣、微甜中帶辛的口感讓人一吃上癮,為滿足全年供應需求,當地已改良品種,現在全年到熊本都能吃到這道佳餚囉!
看完這麼多怪名字的鄉土料理後,是不是很想要嚐試一下它們實際吃起來是什麼味道呢?日本美食博大精深,除了文章中介紹的之外,還有很多奇特名字的料理,就待大家在日本深度旅遊時慢慢去發掘了!
整理撰文:Anita 2025.1
責任編輯:Alice
資料來源:PRTIMES1、PRTIMES2